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(以下简称黑龙江省文联)是中共黑龙江省委领导下的全省各文艺家协会,各市、地文联联合组成的文艺界专业性人民团体,是省委、省政府联系和团结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;是党领导建...
“平面化”表征的提出及产生语境
【出 处】:《
文艺评论
》
CSSCI
2013年第1期 33-37页,共5页
【作 者】:
金哲
[1] ;
曹颖利
[2]
【摘 要】
一、“平面化”表征的提出自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家詹姆逊在其著名论文《后现代主义,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》中,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最基本表征之一是“平面化或无深度”之后,这一问题就开始被人们所注意。许多学者如美国的斯蒂芬·贝斯特、道格拉斯·凯尔纳、斯蒂芬·克洛克等人,在阐释分析后现代文学艺术文本的特征时,都运用了詹姆逊的这一观点。当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传播到中国之后,国内学者周宪教授在其《二十世纪西方美学》、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》等文中。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论今道友信关于限定与艺术之存在问题的现象学思考
下一篇:本雅明艺术生产思想探赜